龙都国际娱乐官网
东北地区首个生活垃圾分类、回收服务平台日前在辽宁大连正式上线。大连市的居民打开支付宝首页,在“更多”中“城市服务”模块下,选择“垃圾分类服务”功能,点击“一键回收”,对要处理的垃圾拍照并确认预约上门时间段后,垃圾处理的线上操作就完成了,整个操作不过两三分钟。此后20分钟左右,便有专业回收人员上门进行垃圾回收服务。
当前,与大连相似的垃圾互联网“一键回收”体系已在北京、上海、合肥、重庆等城市实施。
10万人在网上处理垃圾
我国部分城市“垃圾围城”问题十分突出。据生态环境部数据,目前我国每年新增固体废物100亿吨左右,历史堆存总量高达600—700亿吨。
在商务部、北京市商务委的支持下,早在2015年,北京天龙天天洁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天龙天天洁)就搭建了“绿猫O2O移动智能回收平台”。天龙天天洁总经理刘权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说,用户通过“绿猫”微信公众号一键呼叫,填写好地址及联系方式后,就可在家等待回收人员上门服务,让用户足不出户就能为环保作贡献。
随后其他平台也纷纷加入网上垃圾回收服务。2019年初,安徽省合肥市城管局与支付宝合作,在合肥市“一键回收”的线上垃圾分类回收平台。支付宝表示,目前支付宝线上垃圾分类回收平台已覆盖了上海、合肥、杭州、南京等长三角地区的十几个城市约3万多个小区,使用人数超过10万人,用户的主要年龄段在18到35岁之间。
线下物流体系建设不畅
“从当前互联网发展情况看,建一个垃圾回收线上平台,或增加一个垃圾分类回收的入口其实比较简单。”刘权说,关键是要讲好“线下的故事”。
一个完整的生活垃圾分类、回收系统包括把“干湿”分类,分类后的垃圾放进不同的垃圾桶,易腐烂的“湿垃圾”收集后由物流车辆运往厨余处理中心,制成肥料和沼气等。塑料、纸张等“干垃圾”集中后,运输到中转站再次集中后,送往有关工厂循环再利用;没分类的混合垃圾无法再利用,则焚烧或填埋处理。业内人士介绍,目前通过互联网进行的垃圾回收,只回收“干垃圾”。
利用互联网进行垃圾回收,可以更有效督促居民进行垃圾分类,并在后续垃圾处理过程中更好做到环保循环利用。但现阶段,利用互联网进行垃圾回收却面临不少线下难题。
“一个有效率的垃圾回收线上平台及其物流系统,回收人员要能做到20分钟左右就上门服务,或在某个预约时间上门服务;还要有可暂时存放垃圾的中转站,以及运输车辆等。”刘权说,就如快递的货物是从总仓到分仓再到配送系统。垃圾回收正好是快递物流的“逆向”系统,从收集系统到中转再到集中处置。但垃圾回收物流系统比快递“正向”物流更难的是:客单价低,垃圾回收平台和公司利润不高,同时,线下物流体系的建设也存在不少困难。
“回收人员上门回收一袋垃圾,一单很可能只有几元钱,收益很低;另一方面,1500—2000户居民集中的地区,就需要建设一个垃圾能暂时存放、再分类的中转站,但城市地价高,审批难,中转站的建设阻力重重。目前,有些平台采用租用车辆停在小区里的办法来解决中转问题,但人员费用、租车和停车费用都不便宜,长期运行下来发现,这种方法成本太高,也难以维系。”刘权说。
“一键回收”还需更多支持
刘权认为,随着互联网的发展,居民环保意识的增强、生活习惯的改变,以及垃圾处理技术的进步,“一键回收”必将成为垃圾处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。
其实,用“互联网+回收”的模式破解垃圾分类及回收的难题是今年两会的一个热点。全国政协委员、威达高科技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周桐宇说:“互联网+回收”模式的探索,通过移动支付平台,将居民与回收企业用互联网连接在一起。但是,目前“互联网+回收”模式并未发挥最优作用,全国各种垃圾回收APP虽然不少,存在重复建设现象,且各自为政,效率不高。建议通过各地政府,搭建垃圾分类回收“一网通办”平台,让居民在一个平台下单即可实现垃圾“一键回收”。
刘权表示,我国居民居住密度大,上门回收是可行的办法。而垃圾分类和回收的最终目的是垃圾减量,不管实施怎样的垃圾处理方式,最终的考核指标是进入填埋场和焚烧厂的垃圾数量是否真的减少了。政府应统一规划和建设垃圾收集、转运的基础设施;还应建立统一的标准和有效的数据体系,从多方面支持“互联网+回收”模式进行垃圾分类和回收。
(责任编辑:王蔚)
热点推荐
多一个质子的足球烯也许常见于太空
很多天文学家毕其一生都在探索星际云的化学成分,...
机器人图书馆上岗 海量图书各就各位
在图书馆借书时,有没有遇到这样的尴尬,明明数据...
无需调控而胜任不同任务 这种AI更接近人类思考方式
纽约大学心理学与认知科学教授马库斯最近和人工智...
《疫苗管理法》实施在即 我国首家高级别生物安全实验室提档升级
12月1日,我国首部《疫苗管理法》(全称《中华人民...
河北发现1.2亿年前美颌龙类新物种
中国地质大学(北京)邢立达副教授等中外科学家26...
重返月球步伐受阻 小小月尘或是原因
自从1972年底阿波罗17号任务完成以后,人类就再也...
“雪龙2”号迎接 破冰能力大考
19日,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在京发布中国卓越论...